心力衰竭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,也是造成患者反復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,但很多時候是因為患者對心衰的早期信號不夠重視,如果能采用科學的手段進行自我保護,完全可以延緩心衰病情進展、防止病情惡化。
心力衰竭按心功能在臨床上分成四級,如果出現三級或者四級的癥狀需要引起重視:
一級:日常活動沒有問題;
二級:能耐受日常的普通的輕微體力活動,比如散步等;
三級:不能耐受輕微的體力活動,比如刷碗、散步等,都可能會引起患者的胸悶、憋氣,引起不適;
四級:患者在休息狀態(tài)下都可能會出現胸悶、憋氣、端坐呼吸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現。
警惕心力衰竭的五大信號
1.疲乏無力
全身乏力,極易疲勞,少氣懶言等是心衰的早期信號。有時候走路稍快或是輕微勞動后就會感覺心慌胸悶、氣喘如牛。這是因為心排血量下降,全身骨骼肌的血流灌注不足,骨骼肌缺血缺氧導致的。需要提醒的是,很多患者出現這類癥狀時,往往認為是年老體弱所致,不重視而導致貽誤病機。
2.咳嗽、氣喘
出現頻繁干咳、胸悶氣喘,活動或勞累后更加嚴重,尤其是夜間突然氣悶氣急被憋醒,被迫坐起后才能逐漸緩解。
3.食欲不振
一直認為是胃腸道出現了問題,就診時只考慮掛消化內科的號,而心衰有可能直接導致了這類癥狀的產生。
4.尿少、浮腫
這一信號很容易被誤認為腎臟出了問題,但其實,腎臟導致的水腫首先出現于面部,而心衰導致的水腫多從人體雙腳或兩條小腿開始。
5.情緒或精神異常
這類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年性精神疾病,或是腦卒中、腦腫瘤等。
警惕以上信號,早發(fā)現、早治療,對于控制病情發(fā)展,改善預后,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十分關鍵。
飲食起居“三關注”
?關注病情變化
對于慢性心衰患者來說,要每天監(jiān)測及時發(fā)現病情變化:
(1)監(jiān)測體重
每天早晨如廁后、進早餐前稱一次體重,如果3天內體重增加超過2公斤,或每天體重增長超過1公斤,可能有水腫,要及時就診。
(2)注意血壓和心率的明顯變化
這兩個指標是對心臟基本功能狀態(tài)的反映,也是藥物治療療效和不良反應的體現,要注意監(jiān)測。
?關注飲食攝入
低鹽飲食。輕度心衰患者,每天飲食中含鹽量不宜超過4克,中到重度心衰患者每天不超過2克鹽。心衰會使人體內的鈉鹽不能順利排出體外,攝入過多的鈉,會導致人體內水液潴留,加重心臟負擔,出現踝部或下肢出現水腫。
限制水的攝入。重度心衰患者每日最多可飲用1.52升水,口渴時可以采取一些輔助方法來減少飲水量,比如用酸奶、果醬等服藥,口渴時含冰,飲用果汁或吸食無糖冰棒等。
控制高熱量、高蛋白食物的攝入?!耙豢谌猓陲?,三口水果,四口蔬菜”,減少心臟能量消耗。
對一些長期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老年慢性心衰,注意飲食可獲立竿見影的療效。病情較輕,不需住院的患者,適量補充富含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,可以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。
?關注鍛煉節(jié)奏
過多的體力活動會加重心臟負擔,加劇病情;長期臥床則容易形成靜脈血栓,引發(fā)腦梗塞、體位性低血壓等。因此,癥狀緩解,進入恢復期的心衰患者可以循序漸進地運動??梢园凑找韵路绞竭M行:
●先在床上伸展四肢,再緩慢下床,在床邊、室內漫步;
●走走歇歇,按照3分鐘、5分鐘、10分鐘,逐漸增加活動量;
●病情好轉明顯,可以到室外進行一些舒緩的保健活動,如漫步、體操、太極拳、氣功等,以不引起胸悶、氣喘為適度。
心衰患者應根據各人的不同情況適當增加活動時間,但必須以輕體力、小活動量、長期堅持為原則。
中西醫(yī)治療心衰有效果
慢性心衰患者需要長期規(guī)律用藥,堅持定期復診。心衰治療藥物種類眾多,西藥主要有ARNI、ACEI、速尿、地高辛和β受體阻滯劑等,需要遵醫(yī)囑聯合用藥,并嚴格按照醫(yī)學專業(yè)人士指導調整服用劑量,以免引發(fā)毒副作用。
中醫(yī)藥協同西醫(yī)治療也有相當不錯的效果,常用于心衰的中藥治療就有以下幾種:
1.選擇溫陽利水、滋陰利水、活血化瘀、滋陰補陽的中草藥,比如葶藶子、桑白皮、澤瀉、茯苓、丹參、紅花以及桃仁等。
2.選擇中藥湯劑治療,如葶藶大棗瀉肺湯、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等。
3.選擇特色中成藥治療,如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制的治療慢性心衰的現代特色中藥——芪藶強心膠囊。其配方中,人參、黃芪、附子等益氣溫陽藥物能增強心臟舒縮功能;葶藶子、澤瀉等利水消腫藥物能夠消水腫、通小便,減輕心臟的負擔;丹參、紅花等活血通絡藥物可以擴張血管,改善心臟的血液供應,減輕周圍血管阻力。當然,用藥須結合自身情況在專業(yè)醫(yī)生指導下進行。
心衰無小事,如果有相應癥狀,一定要及時做檢查。只有早發(fā)現,才能早治療,減少痛苦,提高生活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