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到附子,大家并不陌生,附子原本有毒性,但通過炮制與正確地煎煮,可將這樣一味毒藥化為起死回生之良藥、補藥。在古代附子既被當做補藥使用,也被當做毒藥使用。漢朝漢宣帝皇后許平君,就是被霍光將軍夫人指使宮廷女醫(yī)淳于衍下附子毒,而中毒身亡。然而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老百姓有吃附子、烏頭燉肉的習慣,附子、烏頭燉肉確有很好的強壯、補益作用,但是也由于方法不當,偶爾也會有中毒的發(fā)生。所以掌握附子正確用法十分重要。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附子。
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。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,除去母根、須根及泥沙,習稱“泥附子”,加工成下列規(guī)格。
鹽附子:選擇個大、均勻的泥附子,洗凈,浸入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,再加食鹽,繼續(xù)浸泡,每日取出曬晾,并逐漸延長曬晾時間,直至附子表面出現(xiàn)大量結(jié)晶鹽粒(鹽霜)、體質(zhì)變硬為止。
黑順片:取泥附子,按大小分別洗凈,浸入膽巴的水溶液中數(shù)日,連同浸液煮至透心,撈出,水漂,縱切成厚約0.5cm的片,再用水浸漂,用調(diào)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,取出,蒸至出現(xiàn)油面、光澤后,烘至半干,再曬干或繼續(xù)烘干。
白附片:選擇大小均勻的泥附子,洗凈,浸入膽巴的水溶液中數(shù)日,連同浸液煮至透心,撈出,剝?nèi)ネ馄?,縱切成厚約0.3cm的片,用水浸漂,取出,蒸透,曬干。
淡附片:取鹽附子,用清水浸漂,每日換水2~3次,至鹽分漂盡,與甘草、黑豆加水共煮透心,至切開后口嘗無麻苦感時,取出,除去甘草,黑豆,切薄片,曬干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辛、甘,大熱;有毒。歸心、腎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回陽救逆,補火助陽,散寒止痛。用于亡陽虛脫,肢冷脈微,心陽不足,胸痹心痛,虛寒吐瀉,脘腹冷痛,腎陽虛衰,陽痿宮冷,陰寒水腫,陽虛外感,寒濕痹痛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3~15g,先煎,久煎。
【使用注意】孕婦慎用;不宜與半夏、瓜蔞、瓜蔞子、瓜蔞皮、天花粉、川貝母、浙貝母、平貝母、伊貝母、湖北貝母、白蘞、白及同用。
附子中毒癥狀表現(xiàn):
1、先有唇、手、足麻,之后出現(xiàn)唇歪、流涎,手、足肌肉痙攣、抽搐,胸悶,心慌,心悸,頭昏,眼花,咽、喉、食管、胃部有燒灼感。
2、繼之出現(xiàn)惡心、嘔吐、腹瀉,煩燥,脈緩慢,神志呆滯,呼吸困難,血壓下降,言語障礙,大小便失禁。
3、進而出現(xiàn)昏迷,抽搐,呼吸暫停,嚴重者可因循環(huán)、呼吸衰竭而死亡。
溫馨提示:
1、請在醫(yī)師指導下服用附子。
2、煎煮時間:開水先煎2小時以上,不可斷火,煎附子的水一次要加夠,若水不夠,中途只能添加滾開水。
3、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寒涼,油炸辛燥食品,禁洗冷水頭,冷水澡等。
4、若發(fā)現(xiàn)附子中毒,請及時就醫(yī)。
上一期答案:紫丹參 大家看下圖識藥,將答案寫在評論區(qū)!
?。ㄎ淖郑黑w啟寧 圖片:建水縣中藥資源普查隊 編輯:楊艷剛 審核:盧建梅)
地址:建水縣金銀路與翠屏路交叉路口 聯(lián)系電話:0873—7654700
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醫(yī)醫(yī)院